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140多棵果树卖了70来万,这位果农种的是“金苹果”

    信息发布者:农民朋友好
    2020-11-17 06:39:10   转载

    “啥?140多棵苹果树卖了70来万?这树上结的是‘金苹果’?”
    “一斤苹果卖10块钱还有人抢不上?手慢无?”
    “这是谁种的苹果,这么‘吃劲儿’?”
    听说王在达卖苹果卖的上了百万,光是其中的140多棵树结的果子就卖了70来万,听的人当时就“震惊”了。

    这个王在达为何这么“牛”?他的苹果咋就成了“金圪蛋”?还没等苹果熟了就被抢完了是个什么样的盛况?人们就像“小朋友”一样,心里有很多“问号”。
    为了把这些“问号”拉直,记者走上海拔1200多米的阳坡上,坐在王在达的苹果树下,和他攀谈起来,顺带看看有没有一颗苹果砸中脑袋。
    要说王在达能种出好苹果,用一句准旗暖水当地话来说,那真是“天日子功”。种了30年,风雨不误,天天上树,把每一棵树都当成自己的娃娃来养护,哪有养不好的道理。更何况,王在达还是个爱学习、爱研究的人,苹果的“学问”再高深,他也能一点点攻破。
    起初,准格尔旗的农民们都会种一些苹果,但是都把苹果树当成杨树、柳树一样对待,任其发展,活了就活了,死了就死了,不当一回事。王在达所在的德胜有梁也是如此,除了王在达。

    王在达观察过,德胜有梁在山顶顶上,风头高,虫害少,阳坡坡上光照好,昼夜温差大,这一方“小气候”很适合苹果的生长。别人“散养”,他偏偏要“精养”。
    一开始,他也没有经验,全靠自学。王在达的悟性很高,自学能力“杠杠的”。就冲他当年自学成医,当了十几年村医,就知道此人不简单。他买了一大摞关于苹果种植和养护方面的书,这些书都是他的“枕边书”,有的页数都翻烂了。同时,他走出小地方,到别处的果园“找门道”。
    他去纳林果园学习的时候,发现果树只要得了腐烂病就没招了,不到一年整棵树都坏死了。这是最难缠的病,就像树的“癌症”一样。他琢磨,人如果生病了打针,首先要对打针区域进行消毒杀菌,树是不是也得这样?他想了个“土办法”,用大蒜给果树杀菌。把坏的部分修除干净后,用蒜仔细抹一遍,然后再抹上伤口愈合剂。嘿!还真管用,腐烂病竟然治好了。
    赤脚医生能把树的病治好,从这件事上能看出,王在达的书都看进脑子里了。一个农民,善观察、勤实践,还具备发散性思维,已经合格了。
    可王在达要的不只是“60分”。在别的农民还不懂什么是“有机”“绿色”等概念时,在一部分人企图通过外力“拔苗助长”时,王在达就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等途径,研究起了这两个词。“有机绿色的东西,不管多会都是好东西。我的苹果,一定要是有机绿色的。”他的理念也是先进的。
    为了保证每一颗果子的品质,从春天到冬天,王在达每天不是在树上,就是在树下,三步不离果树地。
    正月初十,年还没过完,王在达就开始给果树剪枝。剪枝是个费事的活儿,每一棵树都得上,每一个枝杈都得剪,一天起来不是在这棵树上,就是在那棵树上。这活儿枯燥,恐怕孙悟空也会觉得烦、觉得累。可是王在达不觉得,树上空气好,哮喘还缓解了不少,做个“树上飞人”挺带劲。从正月到清明,王在达每天早出晚归,中午顾不上回家。他在树上剪,妻子在树下捡,一捆一捆往出背,还供不上他。
    到了农历三月,疏花疏果,又得疏好几遍。接着,打一遍用于杀菌的石硫合剂,再浇水、锄草,光锄草这一项,一年也得来5遍。过了秋分,摘果。果子摘完,清园、施肥。
    都说秋天是最忙的,王在达的每一天都是秋天。每一棵树,他一年至少得上树梢5回。每一棵树长什么样,修剪后第二年会长出怎样的枝丫,他都一清二楚。摘果那阵子很忙,别人劝他雇个短工,可他怕短工不心疼树,把枝枝梢梢踩坏,愣是自己扛下来。即使是这样,这65岁的老汉人还嫌自己功夫下得不到,说如果能再仔细点,一年和一年的产量就能调得更匀。

    王在达的好苹果,就是这样“炼成”的。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挂果后不打药,采摘后不用防腐剂”,一年最多打两次杀菌的药,每一颗苹果都纯天然无污染。他的苹果品种不少,有宁丰、寒富、红富士、国光、黄元帅等等,特别是宁丰,个头大、皮薄、果肉脆,水分多、含糖量高,耐储存、耐运输,大的一斤10块,小一点的一斤6块,就这还不够卖。很多人都是提前来他的果树地预定,有时候还没熟了就一颗不剩了,真是“手慢无”。
    去年和大前年,连果子带树苗,王在达的收入都过了百万。有那么十几棵树,仅仅一棵树的果子就上了一万元,最多的一棵产出了1800多斤果子。所以,140多棵苹果树卖了70来万,还真不是个传说。而且这140多棵树,树龄都已经将近30年。前年和今年受霜冻影响,产量减少,还卖了30多万。
    王在达成了果农中的“翘楚”,各路果农纷纷来“取经”,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有时他顾不上接待,就在果树地边干活边实地讲解,把他的“土经”倾囊相授。当然,他这个“老师”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山东烟台、陕北洛川等大的苹果产地,他都去认真学习过,脑子里的“小本本上”写得密密麻麻。
    果树是个“聚宝盆”。在王在达的带动下,德胜有梁涌现出不少种植大户。当地注册了暖水“山地”苹果商标,同时完成有机认证,果农还自发成立4个果园专业合作社。王在达也扩大了规模,发展到30多亩。但无论怎么扩,有机绿色都是他不变的坚持。“大自然有它的规律,一定要尊重这个规律,这样我们的果子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好果子。”跟着王在达,就有“好果子吃”。
    苹果砸中了脑袋蹦不出个牛顿来,但起码也要砸出点思想来不是?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