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借钱贷款 > 正文
    购物车
    0

    盘点解放军空战惊人战绩 竟逼美机"自相残杀"

    农民朋友好     2017-07-13 09:32:31     浏览:1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农民朋友好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盘点解放军空战惊人战绩 竟逼美机"自相残杀"

    策划关键词:空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我们对军事领域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美国自身空军专家瑞贝卡·格兰特曾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预测称,截至2020年,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之一,三代机和四代机的总数将接近1000架左右。

    中国空军装备的大批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

    不过在今天看来,美国专家三年前的预测似乎还是略显保守了一些。到目前为止,中国空军共有苏-27系列(含苏-30和苏-35)、歼-11系列、歼-15、歼-16、歼-10系列等共900余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仅从三代机上看,其总量已然超越欧洲各国综合,更遥遥领先于在东亚同为军事强国的日本和韩国。同时,中国还是当前世界上唯一同时推进两型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的国家。

    中国研制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歼20

    但是,在这些闪耀的成就背后又有多少人记得,中国的空中战力曾一度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几十年有余。更令人感慨的是,就是在装备如此不堪的年代中,解放军依旧建立起了一张坚实的保护伞。无论面对多么强悍的对手,飞行员们都毫无畏惧地驾驶着落后于对方的战机升空迎敌,并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些发生在中国上空的惊心动魄的空战:

    一、歼-5大战F-4——一炮未开“击落”两架美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军倚仗装备先进时常侵犯中国领空,中国空军和海空航空兵虽然装备相对落后,但凭借飞行员胆大心细的作风与娴熟的空地配合,依旧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在许许多多的空战故事中,情节最具戏剧性的恐怕就是1965年的那次“歼-5把美军F-4战机逼至自相残杀地步”的事件了。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海军“突击者”号航母

    1965年4月9日早上,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的4架F-4B战机突然入侵中国海南岛领空,部署在海南陵水机场的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8师24团的4架歼-5战斗机立即升空迎敌。

    美军F-4战斗机

    对飞机性能划代有一定了解的人肯定知道,美国的F-4战斗机乃是上世纪60年代全球综合战力最优秀的重型战斗机之一,是第二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其飞行速度、高度、电子设备、可使用武器等性能皆十分出色,至今仍有多个国家装备有这款战斗机。相比之下,歼-5仿自苏联的米格-17,是第一代战斗机,不仅飞行速度和高度都较为落后,更没有配备雷达和导弹等装备,是一款单纯的以机炮为主要武器的昼间战斗机。

    尽管战机性能存在代差,但解放军飞行员依然毫不退缩。在当天的空中对峙中,随着双方进入近距离追逐缠斗阶段,中美两方的战机皆在努力抢占着有利位置,不顾中方飞行员始终未接到“开火”指令。就在中方飞行员李大云正死死咬住前方的一架美机时,跟在李大云后面的一架F-4做出了大概是令其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个决定——对李大云的座机发射两发“麻雀”空空导弹。

    整整落后F-4一代的歼-5战斗机

    警告器响起后,李大云立即将歼-5拉出了一个高G急转弯,躲开了导弹。然而,这两发导弹却鬼使神差般地集中了那架原本被李大云所追逐的美军F-4,并坠毁在海南岛西南面的莺歌海地区……随着空中实力对比由4:4变成4:3,自觉“搞砸了”剩余3架美机急速俯冲并拉开了同歼-5机群的距离,加速离开了中国领空。

    好戏到此还不算完。据美国方面的记载,击落自己人的那名倒霉的飞行员在驾驶F-4战机返回“突击者”号时,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在准备着舰时竟坠海了……

    航母甲板上的F-4战斗机

    落后的歼-5在一炮未开的情况下“击落”两架先进的F-4,想必在世界空战史上也不曾有过如此的先例。在感叹一系列巧合之时,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中国飞行员娴熟的飞行技术、稳定的心理状态和恰当的战术选择。

    二、中美南海上空“拼刺刀”——歼-6“贴身”39米击落F-104。

    1965年9月20日,美国一架F-104C型战斗机飞临海南岛西岸,向北移动。随后其在启马井以西海域上空忽进忽出,进行擦边挑衅。F-104是美国当时最好的制空战斗机之一,最大时速2400公里,装备一门机关炮和最多4枚“响尾蛇”空空导弹。由于性能优越,美方曾一度狂妄地称F-104是“20世纪战斗机末代”。

    中国歼-6战斗机

    至于歼-6,其是苏联米格-19战斗机的中国仿制型。米格-19在苏军中只是一款过渡机型,最大时速仅有1.3马赫左右。随着两倍音速的米格-21的出现,米格-19的地位瞬间一落千丈,而其总体水平也只是第一代战斗机的程度。

    起飞命令下达后,海航4师10团二大队长高翔、副大队长黄凤生迅速驾驶歼-6起飞截击。在距目标50公里时,歼-6双机投掉副油箱并打开加力,以最快速度冲向美机,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翔加足马力向敌机冲去。F-104C战斗机飞行员史密斯显然没有料到高翔的惊人举动,更为料到解放军飞行员已经收到了“可以击落”的指令。

    解放军飞行员高翔

    就在史密斯愣住的一刹那,高翔看准时机按下机炮按钮,从距离F-104C战机291米处开炮,并一直以“玩命”之势越大越近,直至距离对方仅仅39米!39米,对于喷气式战机来说,飞行39米连眨一次眼的时间都用不了,稍有不慎两机极有可能空中相撞、同归于尽,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拼刺刀”。

    照相枪拍下的F-104被击中瞬间

    史密斯的F-104C被击落后,高翔驾驶的歼-6也因距离过近而被F-104C的爆炸碎片击伤13处,造成一台发动机空中停车,另一台也出现问题,整机被打穿51处。但幸运的是,在高翔娴熟的操纵下,歼-6安然返航降落,高祥本人被授予一等功。至于美军飞行员史密斯,则在跳伞后被中方民兵俘虏,并被安排交还给美方。

    三、考验飞行员射击技能的巅峰之战——“拦阻射击”击落美制F-104。

    12时53分,我预警雷达发现台湾公馆西40公里处有4架国民党军的美制F-104G战斗机正高速向厦门方向窜犯。随后,又在漳州东南145公里处发现一架RF-104G侦察机,该机接近大陆时,突然开加力超音速爬高,12时59分窜至金门东30公里。

    地勤人员紧急为歼-6加挂副油箱

    指挥所命令歼-6机群“右转打斜对头”,胡寿根驾驶的3号机接到命令立即用最快的动作右转弯,在右侧七八公里处发现一架F-104G战斗机。

    飞来的是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杨敬宗驾驶的F-104G,当他飞到距离胡寿根机700多米时,慌慌张张发射了2枚“响尾蛇”导弹。胡寿根轻松躲过对方攻击后迅速还击,歼-6的3门30mm口径机炮同时开火。

    台湾曾大量装备F-104系列战斗机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其时歼-6的位置与机头指向并非咬住了国民党战机的尾部“6点”方向,胡寿根是以难度极高的“拦阻射击”方式击落的F-104G。“拦阻射击”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其需要飞行员在开火前的一瞬间准确判断出敌我战机的相对位置、方向、速度和高度差、炮弹飞行速度与距离……等等一系列数据。随后,向敌机飞行方向前方开火,力求让自己发射的炮弹能正好集中高速飞行中的敌方。在缺乏精密火控系统的当年,如此技巧堪称“神技”!

    歼-6以难度极高的拦阻射击方式击落了一架F-104G

    随着48发炮弹的出膛,杨敬宗驾驶的F-104G战斗机当即中弹翻滚,拉出长长的黑烟坠入大海。其余3架国民党军F-104见势不妙,仗着性能优势赶忙加速返航。次日,当地渔民将杨敬宗尸体和部分飞机残骸打捞上岸,结果发现杨敬宗的左臂已被炮弹炸飞。

    此次空战中,从接到“开火”命令到击落敌机,胡寿根仅用了1分钟的时间!

    四、打瞎“西方战略眼睛”——击落美制RF-101超音速侦察机。

    作为美国曾提供给国民党军的诸多先进武器之一,RF-101侦察机的名气着实不小,其由F-101超音速战斗机改进而来,最大速度1.6马赫,装备6台侦察照相设备,曾号称“西方战略眼睛”。

    装备RF-101侦察机的台湾空军侦察照相中队

    国民党空军收到RF-101后,曾一度以病态般的狂妄用RF-101以超音速的方式掠过解放军机场上空,俨然一副“不可能被击落”的架势。不仅如此,台湾岛内舆论还将RF-101神话成“高炮打不着,导弹瞄不准,飞机追不上”的“神机”,尽情挑衅解放军。

    1965年3月18日,两架RF-101侦察机从海面低空飞行,再次对祖国大陆沿海军事目标进行侦察活动。但这次,它们遇上了“硬茬子”。

    引导歼-6击落RF-101的地面雷达部队参战人员

    严阵以待,坚守战斗岗位的沿海某雷达站一号机雷达操纵员苏和睦和黄传楚,全神贯注地对海面目标进行严密搜索,认真辨别雷达荧光屏上出现的每一个回波亮点。

    l0时25分,当他们两人操纵雷达天线搜索到215°,距离165公里处时,突然发现了在海面低空飞行的活动目标的回波亮点,他们判断这是低空蹿犯的敌机回波,立即测准上报雷达站指挥室。值班站长陈松波接到一号雷达上报来的情况后,命令无线电员上报上级指挥所,拉响警报命令全雷达站进入一等战备,同时命令一号雷达用扇形搜索连续跟踪该批目标,命令二号雷达开机负责监视搜索测报海面其他方位的活动目标。

    引导歼-6击落RF-101的地面雷达部队参战人员

    上级指挥所无线电信标员李远秀收到关门山雷达站上报来的情报后,立即向本级指挥员报告并标示在标图板上,值班指挥员莫玉风命令值班站长杨业英对情况编批上报上一级指挥所,发出警报,在指挥所进入一等战备的同时,命令另外两点引导雷达紧急开机。

    引导雷达站紧急开机进入一等战备后,平面操纵长周其华捕捉到蹿犯的RF-101目标,紧跟急报。上级指挥所值班指挥员命令高长吉驾驶歼-6战机起飞前往拦截蹿犯的敌机。当歼-6接敌时,10时34分,测高操纵长邢舜清测出敌机高度为8500米,比高操纵员苏宗程测出敌我机的高度差,指挥员立即命令高长吉驾驶的歼-6爬高到9000米,占据有利位置,紧跟在RF-101后面,当敌机发现歼-6拦截时,即出海逃窜。在此时,平面操纵长周其华立即测报出敌机为两架,高长吉紧追击其中一架,一直追至距离敌机600米时,双手稳杆,三炮齐发,打出炮弹70发,一举击中RF-101,其当即冒烟爆炸,坠落于大海中。10时50分,歼-6安全返航。

    五、鲜为人知的中美“高空激斗”——解放军连续击落21架美军无人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悍然发动侵越战争期间,为了窃取中国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军事情报,又为避免有人驾驶侦察机在中国领空侦察时被击落后飞行员被俘而引起外交上的麻烦,故开始使用在美军BQM-34A“火蜂”式靶机的基础上,于1964年初改制的BQM-147G型侦察机来执行这一任务。

    “火蜂”无人侦察机,十分小巧

    该机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高度高、续航时间长且航程远。对于地面雷达操作员和战斗机飞行员来说,面对如此小巧的对手,从发现、跟踪、捕捉乃至最终击落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被视作极为艰难的挑战。

    为了有效打击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空军确定在南宁、遂溪、昆明、蒙自等地设立高空作战点,调配性能较好的歼-6、米格-21型飞机,组成精干的作战分队和指挥引导班子,苦练打无人机的技、战术动作,密切空地协同,制订各种特殊情况处置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研究和训练,终于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战法。海航驻海南岛部队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中的BQM-147G无人机残骸

    1964年11月15日11时53分,地面预警雷达发现在海南岛陵水东170千米处上空有美军1架BQM-147G,航向320°,高度1.76万米,速度780千米/小时,经海南岛文昌、琼州海峡,直指澜洲岛。

    11时58分,空军驻遂溪机场的空1师作战分队的徐开通奉命驾驶歼-6起飞拦截。12时20分,当徐开通驾机至高度1.62万米时,于左前方15千米处发现无人机拉烟(凝结尾迹),21分30秒压准敌机航迹,22分15秒距敌机3.8千米、高度1.66万米时将飞机拉起做动力跃升,高度跃至1.75万米改平,从敌机后下方以5°进入角进入,用固定光环瞄准,在距敌机400米和300米时两次开炮均未命中。

    此时的徐开通稳住飞机继续接敌,在距敌机230米处瞄准敌机腹部第三次开炮,一直打到距敌机140米,看到敌机中弹冒烟并掉下很多碎片时,迅速带左坡度脱离敌机。一团火球从上方几米的高度掠过歼-6战机,场面十分惊险。23分20秒,徐开通向指挥所报告“击中目标”、“敌机反扣急旋下坠”,随即胜利返航。

    首开有人驾驶的飞机击落无人驾驶侦察机的先河的飞行员徐开通

    这是中国空军飞行员驾驶歼-6型战机首次击落入侵的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从徐开通发现敌机到将其击落,仅耗时3分20秒,可谓闪电般的行动。

    而从1964年8月29日首次入侵中国领空实施侦察,至1971年年底,美军共出动无人机达101架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落21架,击毁率达20.8%,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