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我们说过,农村两大难,公路和电。随着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起,开始实施“五年千亿元规划”,连续五年共投资1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而到2017年,全年安排车购税用于农村公路投资达905.8亿元,占全年车购税总额的36.3%。
投了这么多钱?修了多少路呢?
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6万公里,99.99%的乡镇和99.94%的建制村通了公路,99.02%的乡镇和95.37%的建制村通了客车。
可以说,公路修的好,农民肯定是受益的。但是现在有的地方路修好了,但是养护跟不上。有的农民朋友说,很多公路都是刚修好不久,由于缺少管理和养护,损坏的很快,让过往行人吃尽了苦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农村公路总里程的增大,修建时间的增长,养护工作量还会越来越大,谁来养护?
对此,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表示,将从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资金保障、升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养护队伍建设四方面着手,同时,鼓励农村公路沿线村民和家庭分段承包农村公路日常管护。
什么是分段承包养护?
这是我国现有的管理养护模式之一,一般是根据路线技术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距离等测定出每公里所需的日常养护经费,再按照招标的方式承包给农户。所以说,不同地段,不同公路,承包费用是不一样的。有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村级道路的年养护投入约为500~1300元/千米,其中农户分段承包养护的投入算比较高的,约为1200元/千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