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舍屯村 485707.nync.com 欢迎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阔,其中有些俗话,便涉及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一种补充历法,本是用来指导古人的农事活动,无论是二十四节气,还是传统俗话,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对日常生产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总结。
有很多俗话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想必很多朋友也有所耳闻,例如“交了大寒就是雪,明年又是丰收年”、“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等等,相关的俗语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这里便不一一赘述了。
如今,比较接近的一个节气,便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立秋。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到来,“秋”这个字由“禾”和“火”组成,意味着禾稻成熟,同时天气由暑转凉。到了立秋,梧桐树的叶子会开始掉落,于是有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一叶知秋”。
立秋之后,天气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随着天气的变化,古人认为,为了达到天人合一,人的生活习惯也要随之发生改变,这也是顺其自然的做法,因此,有了一句俗话——“立秋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这句看似简单的俗话,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第一、立秋三不睡
1、不睡凉觉。
俗话说“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之后,早上和晚上的寒气会越来越重,因此会造成伤风感冒,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睡觉时太过于贪凉,不盖被子入睡,也就是谁凉觉,导致寒气入侵,造成中医所说假冷真热的“凉燥”。因此,立秋之后睡觉要记得盖被子,同时不可贪凉,例如猛吹空调,电风扇对着身体睡觉,经常喝凉白开或者冷饮等等。
2、不睡懒觉。
都知道,夏天会因为酷暑,导致人中午的时候会精神不佳,因此睡了懒觉。而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啥叫秋老虎?指的是立秋之后,天气并没有马上转凉,而是中午还是保持暑期,早晚慢慢变凉,这样的天气,会导致秋乏,如果因为秋乏而睡了懒觉,耽误了日常作息不说,还会导致活动减少,而秋天也是需要锻炼的。秋天本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而人要积极活动起来,不能在秋天养成惫懒的心理。
3、不睡晚觉。
秋季是感冒发烧、过敏、咽喉炎的高发季节,因此,需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去抵御疾病,保持充足的睡眠是重中之重,因此不能熬夜,不能睡晚觉。于此同时,秋天万物凋零,如果熬夜导致第二天精神不佳,人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例如悲观、伤感、酸楚等等。
第二、立秋三不做1、不宜游山玩水。
古人觉得,游山玩水并不是立秋之后该做的事情,因为立秋之后,室内外的温差极大,室外的温度相对较低,而山林中的温度更低,更容易导致伤风感冒,而游泳戏水就更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由于立秋之后落叶纷纷,百花凋零,落叶和残花腐败的过程中,也会滋生大量细菌,于此同时,各种昆虫、动物开始为了冬眠而频繁活动。
2、不宜大补特补。
因为有秋老虎的肆虐,一些身体素质不强的人,容易感到倦怠、乏力、纳呆,很多人此时选择大补特补,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虽然有“秋冬养阴”的说法,但是也不可以在立秋这个节气就开始进补,立秋是个过渡性气节,天气还处于酷暑,如果大补特补,会增加脾胃负担,让原本因为“虚弱”的胃肠反应不过来,进而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
3、不可过度悲伤。
秋天确实是个让人伤感的季节,古代很多诗人都会在秋天发出感慨,例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的“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纳兰性德的“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等等。
然而,过度的悲伤,是容易伤肺的,因为中医上讲“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立秋之后悲伤易伤肺,而肺气虚又容易触发悲忧的情绪,如此无限循环下去,难不成变成“林妹妹”。
因此,立秋之后,不可过度悲伤,适时要转移注意力,适量运动,结交好友,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第三、立秋三要吃1、多喝水。
因为秋天是个非常干燥的季节,而人容易导致缺水的情况,因此,秋天要多喝水,而且喝水也是有讲究的,要喝温水不喝冻水、多喝淡水少喝甜水,喝水宜慢不宜急。而且喝水的量要足,人每天要喝尽3000毫升的水,2000毫升的水只能维持最低的需求。
2、多吃蔬果。
立秋之后,也是秋收的季节,瓜果飘香,顺应自然,秋天要多吃果蔬。水果的话有苹果,在杭州一带也有吃秋桃的习俗,每人吃一个秋桃,将桃核藏起来,到了除夕时再将桃核扔入炭火中烧为灰烬,古人认为这样能够免除一年的瘟疫。
3、多吃肉。
古人口口相传至今,在立秋这一天有“贴秋膘”的说法,"以肉贴膘",自然是要多吃肉才能长膘,当然,吃肉也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原因的,在古代过冬是一个考验,因此,多养些“秋膘”,有利于抵御冬天的寒冷。